认证证书五种状态:有效、暂停、撤销、注销、过期
体系认证证书的状态共分为五种:有效、暂停、撤销、注销、过期!但是有很多获证的企业拿到证书后对这五种证书状态并不了解,导致在后续的证书使用过程中因为忽略了证书的状态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证书的有效、暂停、撤销、注销、过期五种状态!
“有效”状态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如果认监委官网上查询到的证书状态显示为有效,则意味着证书可以正常使用,即企业初审后还没到期监审,或企业三年内都按时配合年度监督审核,维持了证书的有效性。
“暂停”状态在规定的时间内企业若未接受监督年审的,认证机构有权在认监委后台对该证书进行暂停。暂停后,只能找原来的认证机构,缴纳所欠的年度审核费后,通过流程申报、现场审核后,才能恢复证书的有效期。
“撤销”状态企业没有按时进行年度监督审核,证书被机构暂停6个月后,证书会由暂停状态变更为撤销状态;或者企业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情况,被机构做出撤销认证证书的处理决定。撤销状态的认证证书无效,在撤销登记日期起,一年时间内任何其他认证机构都无法在对此企业进行认证。此外,证书状态一旦变更为撤销,将无法恢复,只能按初审重新申请。一旦证书撤销失效,需要再次使用证书,则需要按照初审的流程进行重新申请,对比监督审核,这种方式无论是在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上,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而且如果认证证书被撤销,企业就会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留下记录。
“注销”状态在注销登记日期起,一年时间内此企业都无法再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
“过期”状态如果证书显示过期状态,表明该认证证书已经超过了证书有效期(三年),属于无效证书。企业可以联系认证机构提出再认证申请,认证机构会安排审核老师来企业审核。企业做好外审前的准备,审核通过后,证书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再认证申请需在证书到期前提出。